
论坛Panel|华风不讲中文,酷儿未必同志:后身份政治的影像 Sinophone without Chinese, Queer not Comrades: Film in Post Identity Politic Context
华风不讲中文,酷儿未必同志:后身份政治的影像 Sinophone without Chinese, Queer not Comrades: Film in Post Identity Politic Context 历史形成的华人的流散身份在近年来因为疫情等原因更显得突出。有人润出去,有人留下来,当然也有人流进来。“华语电影”在主流电影产业中已经越来越概念模糊,酷儿议题交叉更放大这种撕裂。流散让文化、语言不再是定义一个创作者、一部影片的尺子。如同酷儿身份的大家未必有着共同的理想生活。近年来华夷风(Sinophone,又译作华语语系)的概念逐渐被提出来反思身份。如果我们未必用同一语言拍片,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亲切?如果我们被阶级、国界、立场所隔开那么又是什么链接我们?…